□ 关秀丽
在推进与贸易伙伴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正在努力探索各种经济合作方式。自由贸易区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带一路”构想也与自贸区战略有着紧密联系。加强彼此间的有机对接和战略联动,将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命题。在全球贸易体系新一轮重构和国内经济增速调整的双重挑战下,中国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正是突破上述双重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一方面通过与亚欧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开拓新的市场,降低我国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也为沿边和沿海省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
中国正在与多个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其中10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署实施,9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另外有4个自由贸易协定启动了可行性研究。我们看到,包括巴基斯坦、东盟十国等不少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以及斯里兰卡、格鲁吉亚等正在筹划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国家都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国正在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一带一路”的构想与自由贸易区战略联动中,要合理安排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信息、融资等服务。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各种规则、标准的重叠与交叉。政府应加大宣讲培训力度,推动“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采用电子通关方式等,帮助广大企业了解和掌握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规则与措施,更好地利用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