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2015年两会的十大热点问题,它们包括: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反腐倡廉、环境治理、财税改革、聚焦“三农”、养老改革、就业创业、大国外交等。公众热烈期盼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
十大两会热点问题,它首先体现出的是民众对这一届中央政府的肯定与厚望。譬如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反腐倡廉排入了此次热点问题中的前四名。它们不仅是本届中央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亦是治理成效卓越之领域。当民众对此依旧抱以热情和期待,表明他们希望顶层设计能够保持当下的改革态势,持续深入地推进。
譬如再次被提到的反腐倡廉、环境治理与养老改革问题,它们一直都是民众意见和目光聚焦的主要集中地。
民众的持续热情需要被会场听到,对于重复的两会热点问题,也不妨来客观地看待。话题的冷热不是绝对的,“热”话题其实反映出它们与普通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养老金话题。
另一方面,话题的“热”,并不就意味着相关领域的改革是失败的,相反这验证着改革已进行到关键性阶段,再下猛药刻不容缓。此方面表现最明显的是反腐话题。“制度如何能管住权力”?去年至今,种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手段迭出,民众在呼吁,也是在期待更多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性举措出台。
每个两会热点,特别是重复出现的两会热点,其实都对应一个深度改革议题。唯有改革,方能解忧。中国的改革已到了一个关键性的节点。
许多缘于改革深化而不断暴露出的问题,只能正面化解。必须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此来对比两会十大热点话题,与其相对应领域的改革其实都已到全面深化、打破特殊利益和集团的重要时刻。重复的两会热点,无疑再次警示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并再一次呼唤重大领域改革之勇气。
希望民众关注两会的十大热点话题,能更多转化为会场内的议政方案与热情。只有它们转变为这一年国家与代表委员日常努力的具体方向,重大领域的深入改革才能积跬步而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