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峰彦
“咯吱”、“咯吱”、“咯吱”两天的大雪,眼前的盘山公路,不规则的梯田一道一道,白皑皑的一片,偶尔几只麻雀出来寻觅食物,除了野兔踏过的痕迹外,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几串坚实的脚印。
姜老汉手提着70年代农村收电费的公文包,穿着老式中山服装,脚蹬翻毛大头皮靴,怀揣着用塑料袋包着的信任和承诺,艰难的走着去往山西省洪洞联社刘家垣信用社的盘山公路上。
一路上,踩在尚未融化的雪地上,软绵绵的,七八里的山路,居然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一路的交谈,明白了许多,顿感资金身上的责任是如此的重大。
下雪天封路,面对社内存款工作止步不前的现状,怎样更好地服务“三农”?成为该社员工们每次晨会议论最多的话题。
交通不方便,经济不景气,上门客少了,存款也相对减少了,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宁愿把手头多余的钱压在炕席下,锁在柜子里或东放西藏,也不愿越沟过涧、翻山越岭把钱存入信用社,急需用钱时,宁可高息从私人手中借款,也不愿到几里外的信用社去贷款。
怀揣着对农商行的追求,陪同客户经理步行前往辖内的陈村和磊上村走访,走进陈村,恰逢原先信用社联络员姜老汉,听说我们步行走到村中,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姜老汉像机关枪一样吐露一番:“从我们陈村到刘家垣镇上不通公交车,又有盘山公路,大家不方便,老百姓的存款全部流失了”;“信用社为咱老百姓服务,放了那么多的贷款,存款怎么能到城内的中行、邮政呢”;“我干了36年的信用站、联络员工作,看见这些,心里难受呀,今天见了你们,我一定要给你这个主任提点意见,在这么下去,不行呀”;“虽然我这个联络员已经两年多不干了,但是,多年来养成的职业病,改不了,村里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情,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问,你们家收了多少彩礼,存在哪里了,千万不要放在家里,操心啊,存到信用社吧,用着又方便”;“人家经常说‘你都不干了,好好养老吧,管这些闲事干嘛呢?’我就说,我为信用社服务了36年,有了感情了,虽然国家政策,取消了联络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份信念,一份憧憬,我觉得为老百姓办点事,跑个腿,心里舒坦,方正闲着也是闲着,为大家方便,我愿意。”
半个多小时的交谈,与其说是交谈,不如说是聆听,听着姜老汉吐露的这一番,满心的不是滋味,不知道从何开口,点上一支香烟,狠吸了几口,端起桌上的茶杯,呷了一口大叶茶,鼻子突然有点酸酸的。
作为一名基层信用社的负责人,扪心自问,自己每天都干了些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一线的情况,自己了解吗?
为了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该负责人对姜老汉说:“大伯,你今天的谈话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你放心,凭着你这份对信用社的执着,老百姓对你的这份信任,今后,只要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打电话,老百姓的忙你要帮,大家有什么需求,你尽管开口,村里有什么信息,及时提供,现金多了,手续多了,我派车接你,群众去不了,我们上门服务,一定要把老一辈信用社“背包银行”的传统延续下来。”
随后,姜老汉打来电话说,村里有12户村民,需要存款76500元,大雪封路,放在家里不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打了电话。第二天早上晨会结束以后,该负责人立即与客户经理一同步行前往陈村,上门提供了服务,这就有了开篇时的一幕。
76500元定期存款开立以后,姜老汉激动的说,“我会一直坚持对信用社的这份执着,信用社讲信用,老百姓讲信用,你就放心,与老百姓打交道,不需要那么多的制度框框,他们不懂,在农村,人品最重要,他们只懂谁的人品好,谁的人品差,他们知道以心换心,用信任换取信任,与信用社打交道一辈子了,我不图别的,图的就是能多为老百姓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又给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上门服务,原先的“背包银行”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