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延海 通讯员 陆 文
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外华人新春联谊会暨世界华人企业家颁奖盛典——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贵州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上,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香港分会副主席王林获得“世界卓越华人金像奖。”王林是香港成功的企业家,一直踏实、辛勤地经营着旗下几个企业。“埋头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座右铭,他常说做光明事,挣干净钱。
他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公益事业,商界打拼同时心系贫困山区。在获奖现场,当得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养老院需要扩建及部分边远乡村孩子因为贫穷念不起书时,当即向该县民政系统捐款。
为老人多做点事,就能多份快乐
在贵州的几天里,王林都在忙投资项目的调研。省物流促进会会长曹安勇介绍说,王林是大企业家,同时又是有名的大慈善家。这次他到贵州,事情还没做,首先想到的就是做慈善。他十分看好贵州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更深入地调研,选准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上,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王林的老家在江西芦溪县,他认为现在农村中,最需要照顾的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老人。他说,能多为农村老人做一些事,便能多增加一份快乐。
芦溪县上埠镇敬老院1958年由政府出资修建,现住有82位老人,多为孤寡老人。
据该院负责人刘庆忠介绍,自1997年开始,王林就资助这所敬老院,每年都会送来2万元以上的米、油、肉、鱼、衣物等物资。
芦溪县芦溪镇卫前社区主任谭萍连介绍说:我2008年开始在这里负责,王林每年都会送大量物资到我们社区特困户手中。每年资助的户数、物资不同。多的时候有80多户人家,少时也有20多户。
居民刘卫东说2009年到2010年,因为多种原因,生活比较拮据,幸好当时有了王林的支持才过了一个冷不着饿不到的新年,非常感激他,从心里说在大家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慈善家。
他捐的不是钱、物资,是心
据统计,多年来王林一直在为家乡做慈善,单在芦溪县,每年就要资助5000多个特困户。
2007年,在宜丰县石花尖垦殖厂旁,王林出钱修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几年来,附近的老人在此活动,附近乡亲的各种活动也都在里面举行。
2009年,王林进山寻找水源,让乡亲们吃上从山里引来的无污染的山泉水。并出钱修水库、捐建石花尖敬老院,上千户人家得到他的捐助。
以前,从垦殖厂到生产队有一条河,当时用木板搭着,既危险又不方便,王林就捐钱修了一座桥,他是这里建桥第一人。老百姓说:他捐的不是物资,不是钱,是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芦溪县芦溪镇麦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强介绍说:我2008年开始任社区党支部书记,6年来王林对我们社区资助一直没断过,而且要求很严格,资助范围一定要求是低保户和孤寡老人。每年10月份左右,他和社区领导一起先摸底,然后在年底把资助物资发到低保户手上。
王林曾说:要把物资落到实处,不能把东西拆开来分成几份,一定要相关部门监督,老百姓也可去他家谈具体情况,让困难户实实在在过好年。
王强说每年过年前王林都会捐赠物资,而且不只是这一社区,整个芦溪县他都在捐赠,包括下面的村庄。王林每年都是先摸底,有些困难户可能已致富,就换为其他困难户。
在这方面,他要求很严格,一定要审查资格。他说做这事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
孙铁林家在芦溪镇属特困户,一家7口人,5个孩子,以前种地,现靠卖菜挣取生活费,生活都成问题,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最大的孩子在14岁时不得不去外地打工。
在他家门口,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很快来了左邻右舍人,大家纷纷说:王林可是个大好人,他做了很多好事,自己出钱建水泥厂;为江西武功山旅游景区捐很多钱,修索道,整理河堤;过年过节给我们送米、油、肉、衣被,每次都送来十几卡车。他善良,尊老爱幼,社会上要是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就好了。
采访结束时,王林表示,虽是第一次到贵州,但满眼青山绿水,便立刻喜欢上了这里,来到贵阳他结交了许多朋友。
随着贵州交通状况的不断完善,各种优势也在渐渐显露,他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贵州,将个人的慈善事业,覆盖到更多边远贫困山区,并选取更多适合的项目落地贵州,特别是选能带动大批农民致富的农业项目进行投资,为贵州的经济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