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保松
现在不随身携带个移动电源,都显示不了你手机有多智能。越是全触摸大屏手机耗电量越大,随身携带移动电源也是逼格的体现。然而近日的一则2014年移动电源监测报告却迎头给了消费者一个耳光。抽检的60批次移动电源无一符合检验标准。主要表现在外壳不防火,产品性能及关键参数造假等问题,涉黑榜上三星、小米等大牌商家赫然在列。
近几年常有因移动电源引发的爆炸等安全事故。质量不过关,咱也可说是图便宜被山寨蒙了眼。虚标容量这种专业度高的蒙骗技术,普通消费者也只能被涮得云里雾里。大牌商家都玩这种猫腻,真是让人寒心。
目前国内的移动电源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京东、淘宝等网站每日的交易量就可见一斑。在整个移动电源的产业链中,只有上游的电芯行业是最专业的。因为电芯行业的投资一般都在几千万元,进入的技术和资金门槛都很高,所以企业都是大厂家。
但是移动电源的下游组装环节,企业层次就相差很大,大到专业企业,小到家庭作坊都有,导致产品价格差距也很大。比如这些大公司生产线上的残次品,因为销毁成本等各种原因,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制作山寨或是假冒品牌移动电源的商家,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导致市场上低容量电池充斥的主要原因。
此外,这些想要浑水摸鱼的山寨厂家,除了低价收购大厂家的残次品外,还购买废弃洋垃圾电池,然后将它们重新包装,然后虚标其容量,再以低价卖给消费者。比起正规厂家研发、设计、测试所花去的精力,这类山寨厂家省下了很多前期成本,他们也没有完善的售后,他们只为低价倾销劣质产品牟取暴利。目前市场上4000毫安的移动电源成本不过数十元,但是市场零售价大多在百元以上,这里面本来就是暴利,加之不法厂商搞些虚标什么的,利润就更高了。
在IT配件市场中,各种各样标着三星、小米等LOGO的移动电源充斥市场。你说他不是正规小米电源,但他确实使用了小米之类的残次品改装。这种使用劣质电芯的移动电源,一些电芯如果不进行检测,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根本无法辨别,最终结果只能消费者自己承担。
之所以目前移动电源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差、无序竞争,因为移动电源市场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市场监管缺位,消费者才会成为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