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陈孟琪
茶,伴随了人类生活几千年,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茶市场始终以一个稳定的状态向前发展着,尤其是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明显提升,对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茶市场前景更加客观。其中,红茶市场更是悄然升温,一时间引起一股红茶风潮。
一直以来,红茶都是海外首选的茶饮料,全世界茶叶市场75%的份额为红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大大提高,而且消费观也越来越开放,对红茶文化开始关注起来。这一现象促使国内众多茶叶制造厂商开始重视红茶的市场发展,同时一些世界著名红茶生产项目也纷纷进驻中国,并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扩张。就在红茶市场逐步升温之际,偏居一隅,曾经享誉海外百年的红茶品种,江西修水宁红悄悄开始重现大众视野。宁红是宁红工夫茶的简称,因始产地江西省修水县古属于义宁州,因地故名。修水产茶,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宁红工夫茶的制作则始于清代初期,声名显著于清道光年间,至十九世纪中叶,宁红工夫茶畅销欧美。光绪18-20年(1892—1894年),宁红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步入鼎盛时期,每年输出30万箱(每箱25公斤)。此后,宁红的珍茶贡品和极品——太子茶,屡创茶界价格新高,曾获俄太子“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奖匾,并在上海和香港等茶业贸易界有着“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声誉。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经讲述他的见闻,1934年他到英国伦敦考察,当时伦敦市场茶叶小包装,外面写的是宁州红茶,但里面装的是我国祁门等地红茶了。1958年销往前苏联的超级红茶,经中外专家鉴评达国家高级红茶标准。1985年生产的宁红特级工夫茶宁红金毫,是我国十大工夫茶中的珍品。但就是这一曾经名声在外的红茶品种,从90年代初开始在人们视野中就销声匿迹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没落贵族”。90年代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饮茶为主的习惯,被纷至沓来的可口可乐、健力宝、矿泉水等饮料严重冲击,老牌宁红销售急剧下降,宁红发源地修水的制茶企业纷纷遭受巨额亏损,曾经风靡一时的“宁红减肥茶”也渐渐退出了公众视野,一蹶不振。好在传统的宁红制茶工艺仍然代代相传,宁红人对宁红茶的热爱并未消退,只是在默默等待这款古老的红茶再度崛起。
进入21世纪,知道宁红工夫茶的人越来越少,唯一可圈可点的是,目前,在国外仍有一大批热爱中国宁红工夫茶的忠实消费者。这些来自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的人们先后到修水开出天价,希望能够收购宁红整个品牌,乃至宁红工夫茶系列的所有产品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以缘修堂茶业为主的一批宁红红茶生产企业,从中看到了宁红茶发展的机遇,不甘舍弃自古传承的宁红工艺,肩负振兴宁红文化的使命,开始对宁红红茶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改进。从制作工艺和包装饮用各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通过推出袋泡茶,冷泡茶等现代茶品,使宁红产品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喜好。逐步适应市场的快节奏转变,并在充分考察市场之后适时推出新款宁红茶品。正是有了这些拒绝墨守成规,勇敢融入竞争的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宁红茶企,使宁红茶渐渐为大众所知,不断提高宁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现代宁红茶企在传统宁红金毫、工夫茶基础上已经开发出老松魁野生茶、龙须茶、宁州小种等多个宁红新品种。茶品的多样化和频繁的新旧交替,使新型宁红茶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活力。通过对高规格会议和活动的赞助支持,邀请知名茶客的上门鉴赏,网上社交平台的持续宣传,宁红茶自身产品得到不断改善,同时也扩大了宁红茶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爱茶之人了解这个古老的红茶品种。
目前,在缘修堂的带头作用下,宁红茶的市场前景已经逐渐明朗,宁红茶企也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运营理念和模式,随着红茶文化的悄然升温,作为红茶家族重要一员的“没落贵族”也重新发出自己的呐喊,重新站上红茶舞台,释放出属于宁红自己特有的魅力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