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近日,吉利全新旗舰轿车GC9博瑞在北京水立方高调发布,作为彼得霍布里执掌吉利产品设计后的首款作品,博瑞向人们展示了吉利的新产品实力。现场不难看出吉利对博瑞的自信和期许,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成熟的产品来提升品牌,撬动与自己渐行渐远的一线市场。与此同时,对手奇瑞、长安、比亚迪都在产品上不断创新,也为回归一、二线城市市场做准备。
记得8-9年前,北京满大街跑满奇瑞QQ的时候,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汽车品牌还没有太多概念。有多少钱就买什么样的车,只要外观能接受,选择不多,大家对车的要求也不多。然而到了2008年,尤其是北京奥运后,北京迎来了疯狂购车和换车的时代,不仅可选的车多了起来,大家对用车也有了新的需求和认识。于是大家纷纷抛弃当时被打上质低价标签的自主品牌车,转投了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怀抱。到了2011年北京限购后,自主品牌在一线城市的生存也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当大家在挫折中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北京的消费者早已成了别人的“死忠粉”,再难让他们回头。
为什么要抓住一、二线城市不放,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都要回归呢?在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卖车不挺好吗?其实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一线城市不仅是周边市场购车的风向标,更考验一个汽车品牌在品牌上的议价能力。更何况逐渐成熟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消费能力和习惯也会向一线城市靠拢。不快速抓住成熟消费者的心,很容易在全国市场丢掉未来。然而除了有限的公务车采购外,进入一线城市更像是“虎口夺食”,要从合资品牌手中抢用户,要用尽一切办法来打动本已不再关注自己的消费者。这条路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吉利GC9博瑞让人们眼前一亮,但吉利真正想回归北京这样的市场,尤其是回归北京城区内的主流市场,还需要在产品上让我们的眼睛再亮上十次百次,把每一个细分市场上的产品都像打造GC9这样重来一遍。这样或许才能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为吉利再次敞开。
面对自主品牌的成长,谁都不愿往上泼冷水。可还是那句老话,面对中国市场,自主汽车品牌再也没有犯错的机会,而是要提高战斗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加足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