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石富祥
日前,海亮集团旗下农业食品品牌“明康汇”与40多名中高管代表在诚信大会签下诚信协议,成为已布局三年的海亮集团农业项目启幕之礼。
城镇化改革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打开了窗口,但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理念等要素瓶颈仍然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这一局面也给资本“抄底”介入形成良机,许多老板开始斥巨资挥师逐鹿农业领域。
尽管资本青睐有加,但因历史沉疴、行业利益、相关标准滞后以及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造成目前农业项目虽赢却良莠不齐的种种窘。特别是部分无良企业置百姓食品安全于不顾,任意添加使用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或农药,严重伤害了百姓的健康,成为百姓的心头只恨。
早在2011年,海亮集团就开始在境内外寻找符合要求的优质农业产业基地。截止至目前,海亮已拥有农业基地22个:在黑龙江、云南等地建设越冬、越夏应季种植基地,确保持续供应终年蔬菜;在安徽、江西等地建设土猪和土鸡种源建设生态养殖基地,设立明康汇“爱心”、“开心”和“知心”三个等级的土猪肉和土鸡肉品牌。
“明康汇”以“买得明白,吃得放心”直面社会公众。一问世即被定位:力争成为中国“以生鲜为特色的中高端健康食品全产业链第一品牌”。“我们不会做‘土豪农业’,但真正的优质食品,因时间成本问题,价格也必须维持在一个基本水平。”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其他从事的单品类农业企业不同,海亮集团一开始选择的即是全产业链,囊括了从选种、种养、加工、储运乃至终端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系统。“明康汇”产业链内产品全部自营,通过对所有环节全部予以把控,以避免系统和割裂性风险,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
明康汇生态农业负责人汪鸣表示,在招聘人员进入明康汇之前,即设立严苛准入标准,如在海亮集团、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明康汇健康食品集团分别设立诚信监察室,对公司违背诚信行为,多渠道监督、检查、处理,受理消费者投诉;出台《员工诚信守则》,强化员工诚信意识,与明康汇全体员工签订诚信协议,约束员工不诚信行为,并在公司官网设立诚信曝光台,把“家丑”外扬,接受社会监督。
“我们并不期望这样的诚信大会仅仅成为一场形大于实的作秀。而是希望能够真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基石,贯穿于农业产业链的起始与终端——从自净开始,直到净化整个行业。”冯海良称。
农业食品之于公众脆弱的信任体系仍待重建,“彻底扭转农业食品安全形势目前绝非旦夕之功,也非一企所为”,冯海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成功开创大规模的生鲜食品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引领更多企业参与。通过树立行业标注,修补现实裂痕,达成集体共识,形成合力,从而能够让现时现景予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