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   星期日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当前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4-12-19 09:57:21    作者:邓德洁 郑佳
核心摘要:信访举报工作作为纪委联系群众的窗口,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打击贪污腐败、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邓德洁   郑佳

信访举报工作作为纪委联系群众的窗口,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打击贪污腐败、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地区,随着农村社会转型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断调整,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当前正处于各种基层社会矛盾的突现期,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4年以来,河南省商水县纪检部门共接待信访举报232201件,是去年全年的1.6倍,其中涉及农村基层干部的信访举报件136117件。由此可见,农村信访问题占比较大。

全面了解农村现状,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各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关键;找准农村信访问题成因和化解的方法,重视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信访问题。

当前农村工作和村级组织现状

农村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三十多年,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农民物资生活极大丰富,精神生活也得到相应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也有质的飞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红利正进一步向农村倾斜。美丽乡村、平安乡村、绿色乡村建设已列入国家议事日程,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实惠,农民思想空前活跃。但随着舶来思想文化的涌入,也滋生了不少资产阶级坏习俗,一些人产生享乐主义思想,更有甚者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广受争议的话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我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却是一方面违背农民意愿,占用大量农村耕地,侵害了群众利益;另一方面增减挂钩、拆旧复耕问题无法落实。政绩工程一哄而上,政策落实不到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严重,耕地大面积缩减,原有的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总之,当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多部门工作不协调,缺乏调查研究,决策脱离实际。

农村干部现状

农村干部有别于国家公务员,不在编、不脱产,既要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又要领导群众搞好生产建设,还要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他们的工作现状:一是高付出与低待遇。农村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工作的艰巨、繁重,由于农村群体和农村地域特点,决定农村干部工作强度大、困难多。表现出高付出和与之不相对称的低待遇,经济待遇低(村干部工资每月200400多元不等)、政治待遇低(干的再好也很少受到提拔重用,一张奖状了事)。二是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村里大事小事都要由村干部解决,一般农忙时也是工作最繁重的时候,这时只能选择一头放弃另一头。三是由于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村务工作处于经费近乎全无的尴尬境地。农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公墓建设、平安灯、摄像头使用维护等农村公益事情都要办,一年数千元的村级经费、杯水车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不时会出现截留、挪用资金方面违规违纪情况。另一方面,农村干部自身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工作的发展。

农民群众现状

改革开放的红利已惠及到每一位农民,生活的富裕使农民精神层面也得到了改观。一部分农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绘制着自己的蓝图。有的将土地流转出去,到城里打工做生意、置房置业,他们供养子女上大学,盖楼房、买轿车,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农民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开始想着发家致富,他们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俨然一个小农场主,靠着科学的发展和机遇已非常富足。但也有极少数农民因天灾人祸或年老残疾尚未脱贫,生活艰辛,靠着国家政策的帮扶勉强度日。该县广大农民素质正在逐年提高,积极心态占主流地位。大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思想都在增强,追求知识和富裕的愿望强烈,靠知识和技能走上了致富道路。极少数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腐、好吃懒做、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只等政府帮助,和邻居攀比,不平衡,心生嫉恨,把愤恨指向干部、国家和政府。

群众信访问题集中点及成因

农村群众信访的主要问题

农村纠纷问题。四争纠纷是指农村争承包地、争宅基地、争集体公共资产、争公共资源。承包地、宅基地、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是农民生存的基本支柱和保障。随着农村土地收益的增值及人口的膨胀,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农户增人增地难、减人减地难,由此引发的户口迁移、征地补偿款分配、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逐渐增多。同时,宅基地、集体资产、资源也是引发农村矛盾激化引发上访的诱因。随着《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以及林权改革政策深入实施,因四争而引起的纠纷愈来愈多,如若处理不当,轻则影响邻里关系,重则导致矛盾激化,可能演化成治安事件、行政案件,甚至酿成刑事案件。

农村干部和经济问题。这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村组财务混乱、截留上级项目资金或农村惠农政策资金,个别干部以权谋私、厚此薄彼,侵占公共财物等。对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缺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注意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缺乏透明度,暗箱操作现象比较严重。

选举问题。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有的村、居委会选举,组织意图与群众或部分群众意愿相抵触,导致群众意见大,引发上访;个别地方候选人无视选举纪律,采取选举前打招呼、承诺好处等方式拉选票,当选后不能兑现引发矛盾;也有的地方肆意简化选举程序导致群众怀疑,引起群众的不满形成上访。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长期存在并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群众在发生民事案件或纠纷后,不到司法机关诉讼而是找领导解决,认为这样既有人解决处理又节约时间,方法简单成本低。二是胜诉案件执行难。主要集中在民事赔偿、刑事伤害案件赔偿等执行不到位,上访人往往因执行难对司法公正提出质疑,进而放弃法律渠道改向党委、政府上访求决。三是调解纠纷难。民事纠纷多通过村两委、乡镇派出所、司法所、群工站来调解,由于受双方自身因素、诉讼成本、相关政策法律及调解人能力等影响,调解成功率不高,纠纷当事人转而上访。

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产生信访问题增多的根源,既有思想观念、工作方法问题,又有政策体制和上访人自身问题。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干部法治观念淡薄,有法不依、行政作为不充分。《信访条例》对涉及信访和人访的各类问题,都有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敢追究违法违规上访人员的责任,一味无原则地妥协让步,引发时下的动辄数十人,围堵党委、政府机关,围攻国家工作人员的上访事件。对违法上访者不能挺起腰杆、依法依纪处理,造成无序上访有蔓延态势。

农村基层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力。尽管引发农村信访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是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问题的发生、问题久拖不决,多半与农村干部的作风有关。一是素质不高,以权谋私。二是独断专行,作风霸道。三是不能识大体、顾大局,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绕道走,在国家、集体与自身利益冲突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在小团体利益与大局利益冲突时,竭力维护小团体利益。发生了信访问题时,不是站出来,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是态度暧昧,临阵退缩,或将矛盾上交。

信访群体的自身原因。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不信,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不信,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不信”,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既使是典型涉法问题,也要上访解决。五是曲解民主和言论自由,一些群众把民主权力不是用在依法选举和监督上,而是肆意在网络、新闻媒体、上级干部面前发表不实言论,给基层信访工作带来麻烦。

查处不及时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大批以前久而未决的问题又重新浮出了水面。来自基层群众的信访量增速明显,业务内访件一度出现井喷态势,由于纪检监察机关人力有限,造成很多案件严重超期超时,大量信访案件积压未决,也是农村基层信访问题重复多发的原因。

群众信访的特点及对策

群众信访的特点

越级、重复信访量增多。近年来,在群体信访事件中,越级到京、省、市上访的,占群众上访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同时,群众信访反映问题很难一次处理到位,重复信访问题突出。尤其是个体访重复率高,部分上访老户反映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情绪波动大、不稳定,有的持续上访十多年,有的长期滞留京、省。

非正常上访对抗性增强。目前群众上访绝大多数是正常反映诉求,属于非对抗性的。但由于多种原因,非正常因素有所增加,不通过正常渠道、不到指定场所、不按规定程序反映问题,同时出现了一些职业上访户,这些人由于尝到了甜头,钻法律、政策空子以上访谋利。对于上述情况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矛盾激化升级,形成对抗性因素。同时,集体访仍是群众上访的主要形式,个别上访人员采取串联集结、堵门拦车、纠缠吵闹、围攻谩骂等方式,有意向党委、政府施加压力,制造影响。

信访主体成份增多。过去上访群众以农民、企业职工为主,近年来上访主体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如复退军人、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教师、原民办教师等多种群体都参与了上访,反映各自诉求,信访主体层次复杂,趋向多元化。

排查和处理难度增大。一是排查难。近年来,发生的三人以上反映群体利益的信访活动、个别赴京到省非正常上访等,事前大多都对上访级别、方式、路线、达到的目的等经过精心策划,有的还与外县、市人员互相串联,跨地区、跨部门联络组织。由于这些信访活动组织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参与组织者有一定社会影响,身份复杂,发现难、预测难。二是处理难。反映问题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且是历史遗留与现实问题、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群众自发与幕后操纵相互交织,处理难度前所未有。加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有的问题没有政策法规依据,有的政策法规与现实脱节,不仅加大了问题解决难度,而且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解决群众信访的对策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两年,商水县纪委开展的委局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就是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专项活动。通过大下访活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对违纪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国法惩处。

要注重信访苗头和不安定因素排查。要解决问题,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要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苗头排查网络,对信访苗头,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甚至包括已经息诉罢访的问题,都要经常过筛子,对信访老户注意发现新苗头、新动向;对新的信访苗头做到早介入、早解决;对已经息诉罢访的人员,做好后续工作跟踪处理,避免老问题重新上访。

要切实解决问题。衡量是否做好纪检信访工作的标准,就是看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得到真正解决,违纪违规人员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惩处。一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研究处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从而取信于民。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三是要正确分析各类问题和矛盾。处理好情与法、情与理、法与理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合法、合情、合理地解决各类矛盾。

要加强制度建设。 解决好信访问题,必须从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一是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如果正常的信访渠道不畅通,就有可能导致部分群众采取极端做法,引发集体访、越级访甚至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建立健全信访案件回头看制度,对重大信访案件在查处后,都要撰写出剖析报告,进行剖析总结。三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机制,避免因决策失当而造成反映人或被反映人的不满。

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一是牢记宗旨观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了,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人员受到相应的处理,人民群众才会心平气顺,矛盾纠纷就会减少。二是强化主动意识。变上访为下访、约访,主动查找问题,为信访人解决问题。实践表明,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防范在前,问题发现早、处置早、处置合适,就会赢得主动,既解决了群众的问题、震慑了意欲违纪人员,又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三是创新方法,提高水平。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进纪检信访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使信访工作的成效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系:河南省商水县纪委研究室)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