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延海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孔伯华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暨北平国医学院校史陈列室(筹备)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继承老一代医家的成长之路及其做人、医人、育人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医历史人文痕迹和传承中找寻传统教育实质和教育精神,促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张镜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原副部长佘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等出席活动。
孔伯华先生是孔子后裔,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生前创办北平国医学院,艰苦办学,历时十三载,桃李遍天下。
他坚持“办诊务以求实效,兴教育以继传承”的学术思想,兴办教育,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治学,救死扶伤,活人无数。
在抗日期间,他不为日伪行教,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孔伯华先生生前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弘扬中国古代科学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高度,充分认识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他还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前工作,对进一步做好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工作提出要求。
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主委王国玮、副主委孔令谦、老中医代表陈大启、山东曲阜中医药学校校长孔令俭、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委员会主任孔德墉、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等中医、文化、教育等各方专家先后发言,缅怀孔伯华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继承与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学科思维,探讨中医文化的人文教育精神及新形势下继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思路。
本次活动中,还举行了北平国医学院校史陈列室(筹备)启动仪式及儒家文化对中医发展影响的主题研讨。相关单位领导、人员和中医、文化、教育、企业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孔伯华先生部分亲属、后人、孔氏宗亲和亲朋好友,北京四大名医学术传人代表2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