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如何打消民众的消费顾虑、让民众“敢”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关键。
在中国的房地产界和银行界中,曾经一度广为流传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买房子的故事。但无论怎么引导,都很难让中国人解开“存钱”的枷锁,把手头的钱拿去轻易消费。人到中年,都在积蓄养育下一代的费用以及自己养老用的钱。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不解决,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尚大。
“目前新农合展开了20种大病的保障,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90%。江西尝试了8种大病全免,是想看看全免这8种大病,费用到底是多少。如果财政能够承担得起,会扩大免费治疗疾病的数量。”卫生财政研究室主任应亚珍表示。
所有纳入保障范围的重大疾病,在省市级定点医院住院补偿比例均提高到70%。事实上,去年1月16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已经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到90%。纳入大病保障的20种疾病: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等等。
但是目前城镇居民的大病保障还没有展开,未来这块需要加大力度。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在各地先后展开。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定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134个试点城市。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医改办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年度收支情况等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